【导读】11月13日消息,尽管中国已恢复部分芯片出口,但欧盟官员近日发出警告,欧洲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工业公司仍继续面临“毁灭性”的芯片短缺问题,这场危机可能在数周内导致全球生产线陷入停工状态。随着库存日益减少,各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期望能尽快找到解决方案,避免全球汽车产业陷入更大规模的停产危机。
芯片供应链紧张局势持续
据了解,安世半导体生产低利润的基础芯片,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控制从照明、安全气囊到车锁和车窗等众多设备。这些关键部件在英国、荷兰和德国生产,然后送往中国子公司进行组装,最后再出口至全球市场。然而,欧洲汽车行业官员透露,安世(荷兰)至今仍未恢复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这使得原本已经脆弱的供应链形势更加严峻。
行业面临“毁灭性”后果
一位欧洲汽车行业高管表示,该行业仍处于“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境地,问题的根源现在指向安世(荷兰)与安世(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一家汽车制造商的高管透露,虽然中国工厂目前还有一些晶圆库存,“但如果无法从德国和欧盟获得晶圆,库存将会耗尽”。他补充说,该公司仅剩几周的芯片供应,并呼吁安世(荷兰)尽快恢复供应。“现在发生的事情令人费解,会对数百个行业造成毁灭性后果,”该高管强调。
汽车制造商争分夺秒寻找解决方案
为避免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引发的停产危机,汽车制造商正在与时间赛跑。这位高管表示:“我们的团队正夜以继日地寻找替代来源。我们可能还有几周的供应,但需要迅速解决这个问题。”代表欧盟汽车制造商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对此回应称:“我们欢迎中国予以豁免。但只要安世(荷兰)对中国工厂的晶圆出口存在限制,我们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芯片来满足全球需求。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问题尚未解决。”
大众汽车:情况仍不确定
德国大众汽车方面同样表达了担忧,称情况仍“处于不确定状态”。公司发言人表示,芯片短缺目前“对大众在德国的车辆制造工厂的生产没有影响”,但同时也承认无法完全排除未来出现生产中断的可能性。
全球供应链亟待修复
这场持续的芯片短缺危机凸显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芯片已成为汽车制造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基础芯片的短缺不仅影响高端功能,甚至威胁到汽车的基本生产和安全性能。业内专家指出,全球供应链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任何环节的中断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此次安世半导体内部供应链的紧张关系,正是这一全球性挑战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