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近期城堡证券举办的“2025年全球市场未来”活动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坦言,英伟达AI芯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95%暴跌至0%。这位芯片巨头领导人表示,美国失去中国市场是一个错误,并呼吁政策制定者审慎评估哪些措施真正符合美国利益。
在近期城堡证券举办的“2025年全球市场未来”活动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坦言,英伟达AI芯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95%暴跌至0%。这位芯片巨头领导人表示,美国失去中国市场是一个错误,并呼吁政策制定者审慎评估哪些措施真正符合美国利益。
黄仁勋的这番表态,揭示了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对本土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监管机构鼓励国内企业转向本土AI芯片供应商,英伟达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的表现遭遇了断崖式下跌。
01 市场巨变:从垄断到完全退出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退出程度令人震惊。黄仁勋在活动中透露:“我们100%退出中国”。他进一步强调,“我无法想象任何政策制定者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无论我们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降到了0%”。
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出口管制对英伟达业务的深远影响。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财务预测现在假设来自中国的收入为零。
数据显示,英伟达中国区营收已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在2025年第二季度,英伟达来自中国市场(不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收入为27.69亿美元,相比2025财年同期的36.67亿美元,缩水近9亿美元。
02 政策背景:层层加码的出口限制
英伟达中国市场地位的急剧变化,源于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的持续收紧。
2025年4月9日,中美关税战期间,美国政府曾通知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芯片必须获得出口许可。
然而,后续H20出口许可波折不断。目前,并没有合规途径的H20芯片进入中国市场。
更有甚者,2025年9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监管机构已禁止国内大型科技公司采购英伟达为中国市场专门开发的新型人工智能芯片。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公司停止测试和订购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产品RTX Pro 6000D芯片。
03 替代崛起:中国本土芯片企业抢占市场
随着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中国本土AI芯片企业正迅速崛起,填补市场空白。
黄仁勋在谈话中特别提到,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他警告称,不让这些研究人员在美国技术上构建AI是一个错误。
业内人士指出,寒武纪、华为昇腾、摩尔线程等企业的国产芯片获得了宝贵的市场验证和商业化机会。
信息产业专家魏志国表示:“今年以来,中国AI企业寻求的不再仅是‘进口替代’,而是以中国场景需求重构技术标准,形成独特的‘应用驱动’的AI创新模式。”
04 业绩影响:短期承压与长期展望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退出对其业绩产生了直接影响。据报道,英伟达预计当前季度中国收入为零,这可能造成20-50亿美元的销售损失。
数据显示,过去四个季度中,中国市场在英伟达全球总收入中的占比已从21%下降至12%。
不过,尽管面临中国市场挑战,英伟达在全球其他市场的表现仍然强劲。公司最新Blackwell Ultra GB300图形处理单元可提供比2022年H100芯片高50倍的性能。
黄仁勋认为,数据中心运营商到2030年将花费4万亿美元升级基础设施以支持AI。
05 行业反思:政策平衡与全球合作
黄仁勋的讲话透露出对美国芯片政策失衡的担忧。他强调,“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
他建议政策制定者在行动前应退一步,审慎评估哪些措施真正符合美国利益。在他看来,“美国不参与中国市场是一种错误”。
黄仁勋指出,美国的政策需要在 “获胜”和“保持领先”这两种策略之间取得平衡。要确保世界建立在美国技术栈的基础上,就需要平衡。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经历成为中美科技脱钩过程的缩影。黄仁勋的直言不讳道出了科技全球化与国家安全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中国AI芯片产业的快速成长,与英伟达等美国企业的市场退出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同时存在,任何人为设置的壁垒都可能催生新的产业格局。
在全球AI竞赛中,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如何平衡,将是所有参与者面临的长期课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