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逐埃米级制程的硝烟中,台积电再次抛出技术震撼弹。在6月12日举行的2025北美技术研讨会上,这家芯片代工巨头首次披露A14制程量产时间表——计划于2028年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其技术路线图已突破传统纳米尺度命名体系,剑指1nm以下物理极限。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逐埃米级制程的硝烟中,台积电再次抛出技术震撼弹。在6月12日举行的2025北美技术研讨会上,这家芯片代工巨头首次披露A14制程量产时间表——计划于2028年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其技术路线图已突破传统纳米尺度命名体系,剑指1nm以下物理极限。
制程迭代上演“三线作战”
根据最新技术蓝图,台积电正在构建覆盖多个技术代际的立体化制程布局:
-
N3P制程:作为3nm家族的第三代成员,已于2024年Q4如期量产,主要服务于需要性能增强但保留3nm IP设计的数据中心与HPC客户。
-
N3X制程:预计2026年登场,承诺在相同功耗下性能较N3P再提升5%,或在同频下功耗降低7%,专攻高性能计算领域极限需求。
-
A16/A14制程:采用全新架构的A16制程锁定2026年底试产,而更具颠覆性的A14制程将在2028年落地,其晶体管密度与能效比将超越当前规划的2nm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台积电首次将“埃米级制程”纳入官方路线图。尽管未透露具体技术细节,但业界推测A14可能采用CFET(互补式场效应晶体管)或2D材料等突破性技术,以应对1nm以下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物理挑战。
3nm家族榨出最后性能红利
在先进制程成本飙升的背景下,台积电正通过技术微创新深挖3nm潜力。N3P制程通过优化器件结构与引入新型高迁移率材料,使逻辑密度较初代N3E提升4%,同时维持设计兼容性。而即将推出的N3X通过后端金属堆叠优化,可将信号传输延迟降低15%,这对追求超高时钟频率的AI加速器芯片至关重要。
“我们的3nm技术生命周期将超越行业预期。”台积电研发副总裁柯安迪在研讨会现场表示,“从N3E到N3P再到N3X,每个节点都带来可观的PPA(性能、功耗、面积)提升,这为客户提供了灵活的成本效益选择。”
万亿美元野望背后的AI赌局
面对半导体市场周期性波动,台积电展现出罕见激进姿态——2025年资本支出维持400亿美元高位,其中80%投向先进制程。这种战略定力源于其对AI算力需求的预判:据台积电测算,单台AI服务器芯片含量是传统服务器的10倍,而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突破2500亿美元。
“半导体行业总收入将在2030年前轻松跨越1万亿美元门槛。”台积电高级副总裁张晓强在分析师圆桌会议上强调,“尽管短期面临地缘政治与库存调整压力,但AI引发的算力革命才刚刚开始。”这种信心得到大客户背书:苹果M4 Ultra、英伟达GB200等重磅AI芯片均采用台积电3nm制程。
隐忧与突围:制程军备竞赛的AB面
在技术狂飙背后,产业暗流正在涌动。随着三星宣布2nm制程提前至2025年量产,英特尔18A制程获微软、OpenAI等巨头押注,先进制程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台积电的应对策略清晰:通过CoWoS先进封装技术构建“制程+封装”双壁垒,目前其3D Fabric平台已为超过20家客户提供服务。
分析师指出,台积电此次提前曝光A14路线图,意在震慑竞争对手并稳住投资者信心。随着美国《芯片法案》补贴落地迟缓与欧盟碳关税政策加码,这家代工巨头正在加速全球产能布局——日本熊本三厂、美国亚利桑那四厂建设提速,目标将海外产能占比从当前8%提升至2030年的20%。在这场埃米级制程的马拉松中,台积电的技术纵深与生态掌控力仍是其领跑的关键筹码。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车载显示技术「双线突围」:三星双串联OLED重构智能座舱视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