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可穿戴设备持续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下,就目前而言,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摸索卡位阶段。而所有的厂商推出的产品也都是大同小异,差异性极小,功能性也仅限于是手机的配件而已。这个时候急需一种出色的产品来打开局面,但是看了APPLE WATCH后,感觉希望真的不太大。
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乔布斯去世后苹果第一个全新的产品“Apple Watch”终于在旧金山揭开神秘面纱。
而就在不久前结束的巴塞罗那通信展(MWC)上,华为公司也同样推出了多款可穿戴式设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搭载基于Google Now开发的Android Wear系统的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与此同时,韩国LG同样也在这次通信站上推出基于Android Wear系统的智能手表G Watch Urbane和基于WebOS系统Urbane LTE。中兴也展示了三款智能手表产品,主打功能是健康检测、记录运动数据等等。
一时间,IT巨头之间的战火,大有从移动屏幕蔓延至用户手腕的趋势。
巨头竞争已经开始
加上苹果,目前已经有华为、三星和摩托罗拉等巨头推出了智能手表产品。而苹果智能手表的亮相,或许将使得智能手表成为众巨头在可穿戴设备竞争的导火索。
“华为推出可穿戴设备,让全世界的用户区了解到华为是除了提供基础通讯设施的厂商,也是一家能够提供精致的消费者级产品的公司,这对华为的品牌意义是重大的。”映趣科技CEO王小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表示,目前还未有很多谷歌的智能手表的产品出现,苹果的发布,随着运用场景的逐渐丰富,对华为等其他使用安卓系统的厂商是一个机会。
在国际市场上,各家巨头的竞争或许将会很快开始。王小彬认为,苹果的智能手表,从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和安卓的智能手表硬件层面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而在国际市场上,安卓的生态也不逊色于苹果的iOS生态,这些厂商如何能脱颖而出还需要依靠自身的产品。
而国内市场,在未来的竞争格局或许会与国际市场有所不同。
由于另一个移动系统厂商谷歌目前针对可穿戴设备推出的Android Wear系统是基于Google Now这个应用的,在国内尚未真正落地,因此目前国内的智能手表厂商都是在安卓手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一般来说对比Android Wear还存在诸多弊端。
王小彬表示,未来在国内,或许互联网巨头会有能力基于自身的王牌应用而开发出新的可穿戴设备的系统,构建自己的生态链,比如腾讯基于微信开发系统,这些巨头都会存在一定的机会。
可穿戴设备“卡位”阶段
虽然,可穿戴式设备市场目前已经开始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目前似乎还未真正引爆市场。艾媒咨询CEO张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目前在可穿戴式设备中最急需解决的还是一个刚需的问题。
“包括智能手表,即便是可以测试心率、充当计步器等功能,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小众的市场,扮演的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角色。”张毅说,但是可穿戴设备对厂商来说,虽然目前没有很强的用户需求,提高品牌知名度还是很有效的。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谷歌释放出来的信号更多地表现是尝试重回中国,而不愿意再次将Android Wear进行开放。
众所周知,此前虽然安卓手机系统的开源而让安卓手机设备遍地开花,但是在国内许多厂商将其安卓系统上的谷歌服务进行删除,因此对比苹果在手机上赚得盆满钵满,谷歌的安卓系统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很高的实际收入。
张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眼下巨头在可穿戴设备上布局的目的,更多还是在于品牌和卡位,目前厂商带来的更多是量变,而非质变。
“未来这些厂商是否能够赢得市场,还需要看是否有真正创造出用户刚性需求的应用场景出现,比如手机的出现满足了用户随时能够通话的需求,这便是真正的质变。”
“现在其实很像2008年前后的智能手机市场。”张毅说,彼时如果问智能手机是否有机会,很多人都会认为有,但是市场很迷茫,不知道随时随地上网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需求。“但是等到苹果手机出现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需求逐渐呈现出来,整个市场才逐渐发展起来。”张毅对记者说。
相关阅读:
为什么三星失去和苹果正面对抗的资格(上)
天朝万税万万税,红包也要上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