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疆与影石的“地空战争”因相互跨界而激化。两份矛盾的市场报告凸显了战况之激烈。大疆凭借低价策略入侵影石的全景相机主业;影石则宣布进军无人机领域,并主动发起营销接触战进行反击。当前的产品交锋只是前奏,融合双方核心技术的“全景无人机”被视为未来的主战场。这场较量是“价格屠夫”与“产品创新者”模式的对决,最终胜负将取决于影石能否在无人机领域站稳脚跟,以及大疆能否在全景影像领域证明其专业能力。
数据迷雾背后的攻防战
久谦中台报告显示,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已占据66%的全球市场份额,其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上市不到三个月便斩获43%的市场份额,直接撼动影石创新曾经约九成的统治地位。然而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却呈现另一番景象:影石仍以75%的市占率稳坐头把交椅,大疆仅获17.1%份额。
更耐人寻味的是,沙利文报告因“内部数据核查”经历多次撤回修改,至今未能定稿。面对相互矛盾的数据,影石选择性地对久谦报告提出质疑,提醒投资者注意第三方数据的准确性,对沙利文数据则保持沉默。
这种数据迷雾恰恰反映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在真相难以辨明的背景下,双方已在产品端展开正面交锋。
价格战与反攻战
7月31日,大疆以2999元的Osmo 360击穿影石的价格底线,比影石旗舰产品低了800元。影石的反应迅速而多维:不仅将新款X4 Air定价至2399元予以回应,更在8月14日亮出底牌——公开展示首款无人机影翎A1,预定2026年初上市。
影石创始人刘靖康的营销手段更是颇具锋芒。国庆期间,他公开向因大疆降价而受损的消费者提供1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既展现了风度,又完成了精准的用户截流。这种主动接触战,显露了影石面对强敌的竞争智慧。
不对称的战争与共同的未来
从财务数据看,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大疆2024年营收突破800亿元,净利润达120亿元,而影石营收仅为56亿元,净利润约10亿元。大疆可以凭借雄厚财力打持久价格战,影石则必须依靠产品创新守住阵地。
然而,这场战争的本质远不止于体量之争。两家企业共享视觉感知、影像稳定、自动拼接等底层技术,当消费级无人机增速放缓,全景相机成为新的蓝海,技术同源的两家企业注定要在战场上相遇。
全景无人机:下一战高地
当前的交锋只是前哨战,真正的决战将在全景无人机领域展开。这一产品形态融合了无人机与全景相机的双重功能,恰好击中了两家企业的技术交集。
影石早在2022年就发布适配大疆无人机的“瞳Sphere”,试图在对手的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生态。而今年发布的影Antigravity则标志着其彻底独立的野心——这款“会飞的全景相机”弱化传统无人机属性,强调影视创作能力。
大疆的优势依然在飞行平台技术。Matrice 400展现的专业级飞行能力,以及neo 2的跟拍功能,显示了大疆在飞行控制领域的深厚积累。据传正在筹备的Avata 360全景无人机,将直接与影石在全景航拍领域展开对决。
创新与资本的赛跑
影石目前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在巨头的价格攻势下保持盈利能力。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增长92.64%的同时,净利润反而下滑15.9%,高额研发投入正在侵蚀短期利润。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谨慎,股价连续下挫显示投资者信心的波动。
刘靖康将竞争重点引向“创造”而非“效率”,这确实是影石的优势所在。一键成片、无缝拼接、隐形自拍杆算法等用户功能,构成了影石的核心护城河。
这场地空战争终局如何,将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影石能否在无人机市场获得足够认可,以及大疆能否在全景影像领域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无论结果如何,这种高水平竞争正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向前发展,最终受益的将是全球消费者。
在科技竞争的赛道上,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的创新。当无人机的天空与全景相机的地面逐渐融合,这场双雄之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