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之争,引发全球汽车产业停产海啸

发布时间:2025-11-12 责任编辑:lily

【导读】近期,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Nexperia)控制权所引发的中荷争端持续发酵,全球汽车产业链受到显著冲击。由于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包括大众、博世、采埃孚在内的多家欧洲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面临停产风险,日本本田在美国和墨西哥的工厂也陷入生产停滞。为缓解危机,中国商务部于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安世半导体订单豁免出口限制,但荷兰方面尚未采取实质性行动,僵局仍未打破。


全球汽车产业受冲击,供应链紧张加剧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芯片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系统、安全控制和车载电子等领域。自9月底荷兰政府采取强制措施以来,安世芯片供应迅速收紧,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部分紧缺型号价格飙升至原来的25倍。供应链内部人士透露,通常售价仅4美分的芯片现已涨至1美元。

欧洲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大众汽车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已暂停高尔夫车型的生产,并警告称本周后德国工厂的运营可能无法保证。博世集团因原料短缺,在萨士吉特工厂实施无薪假;采埃孚则通过中国分公司紧急沟通,力求保障芯片供应,同时警示可能强制员工休假。此外,本田在美国和墨西哥的工厂也因芯片短缺陷入停产。


1762402368809066.png


中国出台豁免政策,欧美企业积极申请

面对全球供应链压力,中国商务部于11月1日发布公告,表示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部分安世半导体订单豁免出口限制,以稳定全球芯片供应。商务部鼓励受影响企业提交申请,并透露已收到多家公司的豁免请求。

11月3日,德国大陆集团旗下Aumovio等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申请,寻求出口豁免。德国电子元器件分销商Components at Service的Dominik Zillner证实,中国已对库存出口放宽规定。这一举措被业界视为缓解贸易僵局的关键一步。


安世控制权之争背景复杂,荷兰行动缺乏证据

安世半导体原属荷兰飞利浦旗下,2018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9月,美国工业和安全局发布新规,将管制范围扩大至被列入实体清单企业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因此受到波及。

9月30日,荷兰政府冻结安世资产,要求闻泰科技减持股份,并暂停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同日,荷兰籍高管以“涉嫌技术转移”为由向法庭申请紧急措施,但未提交任何证据。10月1日,荷兰法庭在未开庭、未通知闻泰科技的情况下,解除张学政职务,并将闻泰所持股权托管给荷兰公司,仅保留1股。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出台出口管制,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部件。10月19日,安世中国发布公开信,强调员工应继续执行国内公司指示,拒绝未经同意的外部指令,并呼吁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供应链本地化挑战与未来展望

安世半导体在中国东莞设有全球最大的封装测试工厂,承担约70%的封装任务。然而,由于荷兰安世减少晶圆供应,东莞工厂面临原材料短缺,部分岗位已调整为“上四休三”。尽管闻泰科技试图推动供应链本地化,但缺乏产品设计资料和晶圆制造能力,短期内难以替代荷兰供应。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指出,荷兰政府的行动违反合同精神和市场原则,损害全球商业环境。截至目前,荷兰方面仍未就解决问题采取实际行动,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之争的结局尚不明朗。


小结一下

安世半导体争端不仅是中荷之间的贸易摩擦,更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在汽车产业高度依赖芯片的今天,各方需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解决方案,避免进一步冲击全球经济。中国出口豁免政策为缓解危机提供了窗口,但最终解决仍需荷兰方面的积极回应与务实行动。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